拿什么留住你,那些濒临消失的古文化遗存

2021-05-26 阅读数 29089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谭琴  唐天喜  吴小兵

       有一种错过叫永远消失。

当地时间5月17日,厄瓜多尔环境部在社交媒体上宣布,由于自然侵蚀,加拉帕戈斯群岛知名打卡景观“达尔文拱门”已坍塌。

此前的2月14日,一场大火让曾被《中国国家地理》誉为“最后一个原始部落”的云南翁丁村,毁于一旦。

时光的冲洗、意外的灾害、人为的灾祸……总有些文明痕迹和自然风光消失了。

而这些“消失”,不仅发生在地球的各个角落,也发生在我们身边。对于已经消失的,或许我们无能为力,但对于那些濒临消失的人文或自然景点,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一起来看看,湖南人的行动。




古建筑天符宫,历经生死存亡一刻

在云南翁丁村被大火烧毁的时间点前后,位于长沙市的天符宫经历了被“临危抢救”的一刻。

在街道棚改过程中,原本可能被拆除的珍贵古建筑受到了学界多方呼吁保护,留存了下来。

当时,相关事件在微博上发酵,屡上热搜。


(天符宫在越来越多的高楼里求生存。李雨薇/摄)


“这两天从我的学生和朋友那里听说长沙天符宫要拆。长沙城内还剩下几座古建筑?这‘历史文化名城’的牌子还想不想留着?”今年1月22日,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古建筑专家柳肃发布了这样一则微博。

image.png

(柳肃)


“什么?天符宫要被拆?这可不得了!”这条微博迅速引起古建筑文化爱好圈的高度“紧张”,还引来了全国各地网友对长沙天符宫这座“废弃道场”的关注。



原来,柳肃的研究生在碧湘街片区做测绘,得知了“隐身”于此的天符宫将被挖机推掉的消息,立即向柳肃寻求帮助。为研究、保护古建奔走多年的柳肃立刻意识到天符宫的“危险”。保护心切,他立刻公开发言,急切地告诉大家天符宫的价值所在。



(柳肃教授及其团队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不损伤天符宫的条件下采集精确数据。王晓婧/摄)


“天符宫是2018年才被发现的一幢古建筑,隐没在破旧的居民楼里。宫内堆放着各种废品,但这仅存的一间屋内,古朴的抬梁式屋顶,数根高大的麻石柱,仍彰显着宫观的气势。里面的雕花、大石柱、文字等真是精美!它如今只是遗存,但曾经香火很旺,有许多值得挖掘的文化故事和内涵……”

柳肃近年来一直在做古建筑木结构特征的研究,并对这些珍贵的建筑进行三维扫描。他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长沙真正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真不多!城里城外加起来只有7座,城内就只有天符宫、龙王庙等三座了!”

“有人说,长沙城的古建筑不是很多吗?确实,一些长沙里手说不定都见过七八十栋。”柳肃说,“但除开不少西洋式的公馆和教堂,真正的中国式古建筑屈指可数。曾经一把文夕大火把长沙烧得令人痛心,如今我愿意阻止推土机把它(指天符宫)夷为平地。”

很快,在柳肃关于天符宫的保护倡议引起广泛热议后,这座千疮百孔的遗存得以留存下来,安居长沙城中。“我希望在原址保护好天符宫,适当扩建,恢复戏台,并且最终能恢复天符宫庙会,大家都在这里来吃喝玩乐。”柳肃说,此后,天符宫将以怎样的姿态融入现代“网红长沙”,是一个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



推倒重建,古建筑可能失去原来的味道


城市的景点如此之多,为何要大费周章保护一片残骸?

柳肃说:“在建筑界有个观点,现在是千城一面。每个城市的特色似乎都是摩天大楼与玻璃盒子。如果都只有现代人的楼房,城市便失去了自己的特色。要保留住原汁原味的东西,不要让有根的景点消失。”

据柳肃这些年的探访调查,省内外不少文物景点的情况都不太乐观,更别提那些尚未被列为文物的建筑,因为不被明文保护,可能哪天说消失就消失了。

对于当地来说,这些古建筑的就地消失是难以弥补的损失。“古建筑如同土地里生长出来的植物,要有它的生长环境,周围的山山水水与之融合,才是一个完整的机体。”柳肃说。



十几年前,柳肃去怀化会同县高椅村考察。这个村落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呈梅花状格局的古建筑保存完整,是湖南省迄今发现的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村落。这对于建筑界、文化界、旅游界来说都是美事一桩。但在2019年,柳肃因参与《焦点访谈》节目录制,再次去到此地,却发现,当地的古村依旧保护得很完善,但围绕着古村的一湾水因工程开发几乎变成了死水。



这件事情给柳肃的印象很深。在他看来,一处景点一定是各方面的完整组合与融合,如果曾经渔民打渔、鹭鸶飞过的美景不再出现,游客去到当地之后也会非常失落。

后来,当地政府官员和老百姓一起就影响水质的工程项目向有关部门提了意见,并得到了重视。

“像翁丁村一样的木结构村寨,比较密集,一着火可能就会被全部烧掉,这样的景点消失得猝不及防又不可补救。而此前不少古建筑被推倒重建,也会失去原来的味道。”柳肃语重心长道,不管是意外烧毁,还是推倒重建,对于文化旅游来说,都是无法挽回的损失。“阻止濒危建筑任何形式的消失,依然任重道远。”






人文景点的保护,湖南有法可依


可喜的是,在全域旅游、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出台后,一些濒临消失的人文景观得到了抢救性的挖掘和发扬光大。

2011年,有媒体发文呼吁抢救“湖湘文脉”船山书院。当时,位于衡阳市的船山书院由于文物产权的多次变更和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得到修缮,屋舍年久失修多栋已坍塌。报道称“百年书院即将消失”。随后,当地非常重视,并行动起来。如今,船山书院修缮一新,成为当地人日常打卡点,很多外地人慕名而来。


船山书院如今游人如织。供图:彭斌





在邵阳武冈,大源村境内的戴氏宗祠始建于清朝光绪七年,是当地宗祠建筑的重要代表作之一。由于时代变更和岁月沧桑,部分主建筑遭到损毁、日益零落,但主体构造尚在。为抢救性保护戴氏宗祠,当地热心人士于2015年清明时发出倡议,号召广大戴氏宗亲捐款捐物、重修祠堂,并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如今,戴氏宗祠成了当地人的宗祠旅游热点。

此外,还有湖南的傩文化面具、傩戏,沅江号子等曾经快要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纷纷得到重视,并被发扬光大,成为当地文化旅游的热点。

而且,在2017年,湖南省政府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强调,“不得擅自迁移、拆除不可移动文物,因建设工程确需迁移、拆除的,应当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相关手续。高度重视城市改造和新农村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加强历史文化名城、村镇、街区和传统村落整体格局、历史风貌和文物建筑保护,防止拆真建假、拆旧建新等建设性破坏行为。”


编辑:凤网唐天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