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色湖南 | 红色潇湘,听——故事里激情燃烧的岁月

2022-11-17 阅读数 52456

微信图片_20221117170443.jpg

编者按<<<

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伟在“中国这十年·湖南”新闻发布会上,用“古色”“红色”“绿色”“夜色”这四色介绍了湖南的文旅资源。

湖南“古色”厚重,“古道圣土”“屈贾之乡” “潇湘洙泗”彰显深厚文气;湖南“红色”炽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壮歌口耳相传;湖南更是“绿色”盎然,“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的美名闻名遐迩;当然,湖南还有“夜色”亮丽,“夜观光”“夜文娱”“夜美食”“夜购物”带给人们独特的快乐体验。

2022年11月19日,首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即将启幕,这次,跟着今日女报/旅行杂志记者的脚步,我们一起去发现湖南的“四色”美景吧!

 

文: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冯晓雅  

红色篇——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

“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大批共产党人在这片热土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红色是湖南最耀眼的底色,也是湖南首届旅游大会最闪亮的色彩。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期间曾多次指出,湖南红色资源丰富。近年来,湖南立足伟人故里、将帅之乡、红色热土的优势,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资源“活”起来、红色旅游“火”起来、红色名片“亮”起来,为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湖南奠定精神基础。

38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1处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70家革命博物馆纪念馆、59处全国重点革命文物保护单位、28个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周末以及节假日,走进任一处革命旧址、伟人故居、纪念场馆,无不人头攒动,人气旺盛。红色旅游作为政治工程、文化工 程、富民工程、民生工程,在湖南取得长足发展。2021年,全省红色旅游人数突破1.4亿人次、同比增长25%,综合收入超1300亿元、同比增长28%。

现在,走进三湘大地,犹如推开一扇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在这座博物馆内,我们聆听先辈的故事,感受民族精神,沿着革命前辈们走过的路,去看看那些振奋人心的岁月……

 

——故事里激情燃烧的岁月

“雄关漫步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湖南是红军长征历经最久、行程最长、战斗最惨烈的的省份之一,足迹遍布9市州46个县市, 通道会议、通道转兵等历史性关键抉择,成为了红军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在过去,红军战士以其信念、鲜血和生命在三湘大地上写下了一则则英雄诗篇,而现在,新时代背景下,“精准扶贫”十六字方针从首倡之地十八洞村飞进千家万户。不妨一起走进湖湘大地,去听听那些红色故事吧……

 

昨天,“半条被子”捂热红色沙洲

1934年11月,红军长征途经汝城县沙洲村,当地的徐解秀夫妇热情接待了3名女红军。离开时,女红军们见徐解秀家穷得连一床被子都没有,便决定把唯一的行军被送给她,可徐解秀心疼红军坚决不收。最后女红军们将被子剪成两半,将一半送给了徐解秀。

“在我们村啊,几乎每个村民都能给你讲讲‘半条被子’的故事。”天微微亮,深藏在湖南、江西和广东三省交界的大山深处,属于湘赣边革命老区的汝城县沙洲瑶族文明村,早已经热闹起来。

如果1984年有热搜的话,那么《经济日报》记者罗开富在重走长征路过程中,为沙洲村写下的《三位红军姑娘,你在哪里》一文定盘踞榜首,让不少观众阅之而感动。这套一分为二的被子,不正是军民鱼水情的最温暖的写照吗?

09汝城沙洲村.jpg

“半条被子”的故事火遍了全中国,也带火了“红色沙洲”。

天刚亮,徐解秀的孙女朱文萍、侄孙女朱淑华,已经在为新一天的讲解做准备,2017年响应返乡建设号召,如今她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将这个温暖的故事讲给来往的游客, “80多年前一个深秋的冷雨夜,三位女红军战士和我曾祖母、我爷爷横躺在家里唯一的一张楠木床上,我爷爷当时才一岁多……”而每每讲起祖母的故事,这两位身份特殊的讲解员,总是倍感荣誉。

每天清晨,85岁的黄慈菊老人都会到村中央的民俗广场散散步,这位有着60多年党龄、曾任职村妇女主任32年的老人会伫立在广场中央的雕塑面前,仍能记起2年前在这里见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场景。2020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考察,走进沙洲村,参观“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了解当地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开展红色旅游和红色教育情况。虽然年事已高,但耳聪目明的黄慈菊依然记得总书记说的那句,“让老百姓生活更加富裕、更加幸福。”

“现在村里的游客一天比一天多,我家的土菜馆生意每天都很火爆,我要感恩,感恩过去3位女红军给了奶奶半条被子,感恩现在共产党给了我们幸福日子。”秋高气爽的节气里,湖南省汝城县沙洲瑶族村,土菜馆女老板朱小红正热情地招待着游客,尽管暑期过后,正是旅游淡季,但每逢周末,沙洲村仍然客似云来。

沙洲村.jpg

如今,沙洲村的干部群众传承红色基因,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当地围绕红色旅游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旧址、“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民俗文化广场、红军广场、红军卫生部旧址等文旅景点和项目相继建成。依托红色资源,该村还推出了“重走长征路”、特殊党课、拓展训练等适合团队游客的特色文旅服务项目。

 

今天,最鲜活的“红色”样本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实地调研,首次提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自此,拉开了全国脱贫攻坚新的序幕,吹响了全国精准扶贫最嘹亮的号角。从这一天开始,十八洞村走出大山,走出湘西,走出湖南,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微信图片_20221117171918.jpg

有道是一层秋雨一层凉,但湘西州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依旧延续着火热,若是前天下过雨,还能看到远峰团着云雾。此时,络绎不绝的游客正沿着村里整洁的石板路,穿行在鳞次栉比的吊脚楼间,最终抵达山顶广场刻有“精准扶贫”四字的“镇山石”。

十年前,几乎没有人会想到,这个坐落在武陵山脉中段高寒山区、曾经交通闭塞的少数民族村寨,能搭上文旅快车,在红色潇湘的版图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解说词几乎月月都要换,村里没有一天是闲的。”花垣县十八洞村讲解员施兰珍总是乐呵呵地,穿着色彩艳丽的苗族的服饰,拿着小旗子,村里的路她来来回回走了上千遍,但说到故事的开始,回到2013年的11月3日的那天,施兰珍总是满怀感恩。那一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考察,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

微信图片_20221117171902.jpg

接下来的故事格外振奋人心,每一天,村里的样貌发生着最鲜活的变化,路通了、电来了、无线网络覆盖了、电商银行入驻了……十八洞村的人们努力争取、接续奋斗,农家乐开起来、景点建设起来、人们的钱袋子鼓起来……“精准扶贫”的首倡之地,十八洞村的故事,走出了湘西、闯出了湖南、传遍了全国,成为了最鲜活的“红色”样本。被评为湖南潇湘“红八景”之一,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各种荣誉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在这块热土上萌发。

随着红色旅游兴起,游客们纷纷涌进了这旧貌换新颜的村寨里,触摸精准扶贫红色印记,感受脱贫攻坚带来的历史巨变。石爬专大姐家成了游客前来参观、旅游的“第一站”,她本人也被聘为十八洞村旅游“形象大使”。村里各家生意火爆的农家乐、山货集市、民宿成了“新兴产业”,这几年,越来越多的青壮劳力回到村里,毕业不久的大学生纷纷返乡创业,建设家乡。

如今,村里有高山峡谷、丛林溶洞、传统苗寨、苗族歌舞等旅游资源,是研学和乡村旅游热点。游览“十八洞精准脱贫之路”展厅、精准扶贫广场、苗绣产业基地,走红色路线,听脱贫故事,看扶贫产业,感受精准扶贫的魅力成了游客们打卡十八洞村的必游路线。

微信图片_20221117171922.jpg


编辑:冯晓雅

二审:吴雯倩

三审:邓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