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00后”姑娘带着妈妈打造“哈尔的移动城堡”

2024-03-28 阅读数 5324

微信图片_20240329164006.jpg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冯晓雅

 3月中旬,“00后”长沙妹子刘晓月惊喜地发现,经过了一个冬天的育苗,自己去年种下的油菜花开了。一夜春风,花田如海,原来和妈妈出去游公园,还不如带她一起游菜园。

大学毕业两年后,刘晓月放弃在大城市发展的机会,转而回到家乡“爆改”农房,带妈妈过上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更是在不经意间成为了长沙县春华镇的亲子游“宣传大使”。刘晓月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在乡下的这一年,与其说是我改变了这片土地和农房,倒不如说是它们治愈了我。”

村里来了两个“女砌匠”

“当时村里的李爷爷(化姓)站在院子前看了好久,直到我站起身来跟他打招呼,他才大吃一惊——‘看你们两个干活这么麻利,居然是女砌匠?’”说完这话,刘晓月哈哈大笑,带着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走近了她花费了近半年才完成的“建筑作品”——围墙。

微信图片_20240329164009.jpg

近50平方米的农家小院前,绕着近1米高的红砖围墙,围墙之外是金色的油菜花田,隔着一条村道,正值孕穗期的水稻田绵延成一片“绿海”,几个农民在田里埋头劳作。

“做决定只需要一秒,但真正动手改造花了大半年的时间。”从2023年5月开工,到2024年1月完成大部分改建,刘晓月也从一名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姑娘成为半个“泥瓦匠”,“路过的村民看到我和妈妈在忙,也会开玩笑地喊我们一声师傅”。

刘晓月这位“女师傅”是年轻人投身美丽乡村建设队伍的一个缩影。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4月,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超过1100万。《“十四五”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培育100万名农村创业带头人,返乡入乡创业人员1500万人。

“城市生活太‘卷’了,不如回乡种红薯。”刘晓月说,了解到长沙市郊有不少闲置的农房,当时已经回到长沙县黄花镇且有一份稳定工作的她,萌生了利用周末时间建造“梦中情屋”的想法。她说:“我可以记录改造过程和乡村风景,更重要的是,爸爸妈妈都很支持我回乡建设的想法。”

“我最后选择了离家只有十几分钟车程的春华镇,一是因为存款有限,这间十年未住人的房子租金便宜,二是门前风景好。”租房、建模……做好一系列前期规划,刘晓月便迎来了最棘手的问题——上手改装。一把瓦刀从入门到熟练需要多久?刘晓月用了不到一周。

“刚开始水泥都和不好,只能水多了加‘泥’,‘泥’多了加水。”刘晓月感慨,好在身为叉车工人的妈妈浑身都是“技能点”,她被女儿的激情感染,也主动加入到闲置农房改造的工程中来。不到半年的时间,刘晓月学会了使用镰刀、锤子、打磨机、电锯、电钻……尽管在这过程中,她的皮肤被晒得黝黑,还经常被工具误伤,但她感到自己在迅速成长:“院门就是我用废弃的木材一手打造的,从没想过我还可以成为一名木匠。”

“战损风”农房变身“哈尔的移动城堡”

一地建筑垃圾,满院疯长的杂草,破碎的窗户,落了几层灰的房间……刘晓月戏称当初租下的农房是“战损风”:“我的理想是至少将其中一间改造成欧式田园风,就像动画片《哈尔的移动城堡》里苏菲的帽子工作室一样。”

微信图片_20240329164058.jpg

为了节约成本,刘晓月精打细算:“我挑选了许多二手家具,比如在长沙西长街淘到的白色真皮沙发,搭配一条蕾丝纱巾,与原本房子的老式玻璃窗和胡桃木窗棂很搭,再贴上新买的绿色花纹墙纸,整套下来花费才几百元。”

除了淘二手货,在村里“捡废品”也成了刘晓月的日常。村民不要的藤条摇摇椅,自己捡来装上缺损的靠背,再刷上桐油晒几天;被扔在路边的画架,清洗干净加固后就是一块漂亮的门牌……就这样,在刘晓月和妈妈的巧手下,“废品”们焕然一新。

“缺乏灵感的时候,我会发到社交平台上,寻求网友的建议。”刘晓月说,之前淘到一架老式大木床,她听从网友的建议仅加了一层床幔,“不破坏家具本身的复古感,也是一种改造”。

微信图片_20240329164018.jpg

但最让她头疼的还是大件改造的不便,此前为了给院子里铺上一层石子,她联系了十多个砂石场,“他们离镇子太远了,很多师傅一听我们只需要不到2吨都不想送,觉得太麻烦”。刘晓月苦恼道,后来她另辟蹊径,找了镇子上的水泥厂,“成本直接砍半”。

母女一起“种地吧”

对于刘晓月母女二人来说,种地就是最好的休息。

“等到夏天,菜园就能收获黄贡椒了。”刘晓月的妈妈唐霞介绍,跟着女儿一起改造农房,最让唐霞高兴的便是拥有了一片属于自己菜园子。

不同于不谙农事的女儿,从小生长在农村的唐霞有一套自己的“种地理论”:“比如多年未修整的菜园需要开荒、施肥,不同的蔬菜种植季节也不一样,培育方式也不同。”尽管如此,母女俩还是在一开始就遭遇“滑铁卢”。

“去年我们买了生菜种子,4月份的时候种下去,结果等了半个月都没发芽。”刘晓月说,咨询了农学专家,她们才知道种子需要提前浸种,后来,母女俩陆续又种上了西红柿、豆角、雪里蕻、白菜、苋菜等。

微信图片_20240329164003.jpg

真正自己种地,才知道陶渊明笔下“草盛豆苗稀”并不是虚言,“夏天一周没去看菜园,杂草就能长满,农民看天吃饭真的不容易。”刘晓月感慨,但隔着一条村道看着近百亩的稻田从荒芜到挂穗,她深感自动化农业发展的神奇,“有一天早晨我去菜园的路上,看到硕大的无人机从稻田上空飞来飞去,才知道这是在打药。后来稻子熟了,又看到好几台收割机在稻田作业,效率特别高,场面好震撼”。

对妈妈唐霞而言,最让她印象深刻的是镇上的“隆平实验田”:“区别很明显,实验田的稻穗比普通的种类结得更大更多,倒伏的也很少。”

原来,母女俩所在的春华镇从机械化种田到打造“数字田园”,不仅用科技赋能农业,更是创新引入“隆平好粮”运营模式,提高了产粮效能。

“主粮田都是村里承包了,科技一体化,我和妈妈在自家菜园花的心思更多,现在也基本上实现了在家门口吃饭的理想生活,妈妈做的雪里蕻成了我家的‘招牌菜’。”刘晓月笑着介绍,去年,她们的白菜迎来大丰收,邀请了不少亲朋来采摘,“大家都说经过霜冻的白菜口味很不错”。

小电驴骑出“Countrybike”好风景

在社交媒体上笔耕不辍的记录,刘晓月发现,随手分享的乡村景色竟俘获了一帮“妈妈粉”。

“有一对夫妻问我,可不可以去我家的农房参观,他们也很想让孩子们接触乡野、熟悉农事。”2024年1月份的一则私信,让刘晓月念叨许久。“虽然房子还没改造完,但是真的很推荐大家带孩子来我们镇上春游。”

微信图片_20240329164022.jpg

农闲的时候,刘晓月会和妈妈骑着专门为“Countrybike(乡村骑行)”购置的小电驴沿着村道一路畅游。

S029县道上,两排正抽芽的水杉备显春意,油菜花几乎随处可见,有着长沙市“十大露营基地”之一美誉的太阳滩迎来了一批批露营“打野”的家庭,附近的草坪加工厂也变成了妈妈们青睐的“踏青基地”……

但最让刘晓月推荐的还是在慢游过程中遇见的“意外之喜”,“去年春节期间,我和妈妈骑车出去听到了花鼓戏,近了发现,镇上居然还有一座香火鼎盛的寺庙,正红红火火地办着庙会。新春遇新禧,特别开心”。如今,刘晓月的闲置农房改造已经进行了大半,院里的蔬菜也迎来了最新的一茬,生活节奏慢下来后,她反而对未来要做的事情有更清晰的规划:“希望通过我的经历,给想回到农村建设的年轻人一点建议,同时希望大家都能了解长沙美丽的乡村风景。”


编辑:陈雪炎

二审:唐天喜

三审:邓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