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赵周舟
三月芳菲,湘江两岸春意正浓,长沙 “文化 +” 亲子游线迎来热潮。
越来越多的家庭将目光投向长沙近郊 “小而美” 的村落古镇:在望城茶亭的油菜花田诵读惜字碑文,于金井镇的茶山体验采茶炒青,再到太平街老巷揉捏古法面团……
今日女报 / 凤网记者走访发现,一批融合乡土记忆与传统技艺的 “春日限定课堂”,从乡野田间延伸至老城街巷,成为亲子家庭拥抱春天的独特方式。
惜字塔前上春课,在田野里读懂千年敬畏
3 月 21 日,长沙市望城区第五届茶亭花海文化艺术季在茶亭镇开幕。春日的茶亭,万亩油菜花肆意绽放。金色浪潮中,一座六边形花岗石塔巍然矗立,这便是清代道光年间修建的惜字塔。塔高 12 米,五层飞檐翘角,塔顶却非寻常:一株高约 6 米的朴树根系穿透塔身,枝叶如绿云栖塔,形成 “塔树共生” 的奇观。
在油菜花海不远处的惜字文化馆展陈中,能找到奇观的答案:据记载,光绪二十六年(1900 年)雷击毁塔顶后,一粒朴树种子随风落入裂缝,百年间根系沿石缝向下生长,如今已与塔身浑然一体。
站在花海里向塔张望,九峰山苍翠为幕,金黄花浪环抱青塔,穿红色汉服拍照的孩童如跃动的红色剪影,在春色长卷中写下鲜活注脚。游客陈女士说:“这个画面太美了,孩子撒开腿就跑进花海里去了。” 她一面赏花遛娃,一面因地制宜地开启田间亲子课堂:“在古代,人们认为文字是神圣的,写有文字的纸张不能随意丢弃,要收集起来拿到惜字塔中焚烧,这体现了古人对知识和文化的敬重。”
除了古建,这里还有不少新潮艺术装置与表演。在九峰山上举办的大学生视觉艺术展上,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师生以茶亭为主题制作的明信片,吸引了不少亲子游客的目光;“观亭见地” 艺术展中,非洲鼓、手碟、偶剧等互动型表演引发热潮,小朋友们聚集在一起,感受春日田野中的音律。据官方数据,截至 2025 年 3 月 24 日,茶亭花海已迎来 38 万人次游客,其中大多是家庭亲子游客。
茶园绿道学制茶,在绿意里燃烧卡路里
从长沙市中心向东 70 公里,金井镇万亩茶园已有茶树枝头冒出嫩绿新芽。春日清晨,三棵树茶园笼罩在薄雾中,一垄垄茶树绵延至山脚,空气中弥漫着清冽的茶香,百年白兰古树合抱成景,与千亩茶垄相映成趣。不少特意从市区赶来的家庭游客走进茶园,体验“采春茶”的乐趣。
来自开福区的李女士带着 8 岁的儿子乐乐,正跟随茶农学习采茶,乐乐的小手在茶丛中穿梭,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神情。李女士说:“孩子第一次知道茶叶是从这样的嫩芽里来的,还能亲手体验制茶,觉得特别有意义。”
在金井茶文化馆内,不少孩子流连展厅,认真听讲解员讲述千年茶文化脉络,了解“茶叶的一生”。紧邻文化馆的现代化制茶车间,全自动生产线诠释科技赋能的“新茶事”。杀青、揉捻、烘干……透过透明玻璃可见井井有条的全自动生产线,引得孩子们连连惊叹。
在非遗传习所里,传承人现场演绎“铁砂掌”:铁锅温度升至 200℃,只见嫩叶在双手翻飞间逐渐卷曲,茶香四溢。“炒茶要‘稳、匀、透’,就像做人一样踏实。” 老师傅的话让在场家长频频点头。许多孩子戴上手套尝试翻炒,虽动作生疏,却兴致盎然。带女儿参与的刘先生感慨:“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技艺,更是文化的传承。这种沉浸式体验让孩子更珍惜劳动成果。”
除了体验制茶工艺,体验 “茶文化” 也是不少家长来此遛娃的目的之一。茶包缝制、茶叶扇面拓印、茶香手工皂制作等互动活动,引得亲子家庭欢笑连连。晌午时分,茶园的自然茶馆成为休憩驿站。家长品着新茶,孩子们则在茶馆外的草坪上奔跑嬉戏。游客陈女士说:“坐在这里,满眼是绿,耳边是风声,心一下子就静了。”
在翠绿的茶海之中,金井天文台科技馆静静伫立。采茶之余,也有不少家长选择带孩子过一把“天文瘾”。刘先生告诉今日女报 / 凤网记者:“听说这里有省内最大的光学天文望远镜,是目前中南五省对公众开放的最大天文望远镜,最远可以观测到距离地球约 86 亿光年的类星体。我们特意带孩子过来体验一下。”
茶园负责人介绍,为迎合当下更为多元的亲子游体验需求,茶园结合茶园观光、非遗体验与徒步健身,为亲子家庭提供了更丰富的游园体验。家长们可以带着孩子在园区漫步,感受自然风光,体验浓郁的茶文化,也能在这场轻松的旅程中实现有氧运动,实现茶香与健康的双向奔赴。
编辑:陈雪炎
二审:唐天喜
三审:邓魏